腦部危機巧聲無息,早篩早預防才是雙關鍵

腦部風險無聲靠近!重視風險預防,早篩早保養才是雙關鍵

早一步認識腦健康,多一步守護未來生活。在高齡化與高壓生活型態雙重夾擊下,現代人面臨的不僅是身體疾病,更有看不見的神經與情緒壓力。根據衛福部統計,腦血管疾病已連續五年穩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,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密切相關。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目前並無根治方法,但可透過科學檢測延緩病程、改善症狀與及早預防。

 

透過檢測,是守護家人的理性判斷與選擇
失智症非正常老化的結果,也不是短時間內突發的疾病,在發病前15~25年,大腦便可能開始累積「類澱粉蛋白」等異常蛋白質的症狀,這些沉積會逐漸破壞神經元結構與連結,導致日後記憶、判斷、情緒等功能退化,這些病理變化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常被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與記憶衰退,但其實早在無聲無息中已對腦部功能造成損傷。因此,失智症是一種「可以預測、可以延緩」的慢性腦部疾病,不容忽視。

根據美國FDA對阿茲海默症的建議,臨床診斷可依0~6期進行分類,其中0~2期屬於早發狀態,當檢測結果顯示處於此階段時,除了維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外,也能透過安全、無刺激的腦部營養品進行日常保健,幫助維持認知穩定。

若家中長輩在65歲以前發病,或本身已出現類似症狀,便是罹病高風險者,高風險者可透過MRI,和同年齡層的大腦影像比較,經過AI運算,則能透過影像的顯影技術進而檢測腦齡是否老化5歲以上,也可安排認知功能測試腦齡、高階血液生物標記,以及非侵入性的大腦早篩工具來自我檢測,如認知功能檢測等,皆可及早察覺大腦異常。
 

掌握腦部三動!培養健腦生活遠離腦齡退化
你的生活型態,離失智有多近?想要減緩腦部老化、維持思考力,可以從日常掌握「三動」策略-腦部要動、身體要動、情緒也要動態釋放。透過持續學習、閱讀與參與社交互動,皆有助於神經元連結活化;規律運動能促進腦部血流與氧氣供應;而情緒的穩定與釋放,則能避免慢性壓力傷害大腦結構。尤其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與數位疲勞環境,建議從釋放「頭皮情緒」開始調整壓力來源,讓腦與身心恢復平衡節奏。

此外,充足睡眠與穩定作息,也是養腦的基礎條件,能協助神經修復、清除腦部代謝廢物。搭配地中海型飲食模式、多攝取天然蔬果與良好油脂來源,也有助於維持腦血管健康與思緒清晰。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習慣,正是有效延緩腦齡退化、強化神經彈性的重要防線。

以預防為核心、以篩檢為起點,進而達到身動、腦動、互動,才能提早面對這波看不見的腦部危機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